(1)在化学工业中,广泛用于多种原料和成品生产。在冶金中常用氧化剂以去除杂质而提纯所熔炼的金属,如炼钢过程中所用的氧化剂有铁矿石、铁磷、空气或工业纯氧等。在化学电池中,常用氧化剂以去除正极上所放出的氧,称为“去除剂”,如干电池中所用的二氧化锰。 [4]
常见的氧化剂中,氟气的氧化性强,相应的,氟离子的还原性弱,实际上,仅有少数化合物能氧化氟离子生成氟气,且基本为歧化反应。
选择氧化剂应当考虑如下几点:
(1)氧化效率和用量。
(2)与被氧化体系配合性,在反应过程中稳定,不易挥发降低效力,不发生副反应,不影响终产品的性能。
(3)氧化剂本身在储存过程中不易变质失效。
(4)使用复合氧化剂制得的胶黏剂明显优于单一氧化剂的作用。
(5)低毒安全,不损害健康,不污染环境。
(6)易得。
脱硫剂,一般指脱除燃料、原料或其他物料中的游离硫或硫化合物的药剂;在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中主要指能去除废气中硫氧化物(包括SO2和SO3)所用的药剂。
因为CO2和水需要缓慢的中间过程,这种反应速率上的差别构成选择性吸收的基础,即MDEA在CO2存在下对H2S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酸性尾气经水洗除去其中的CH3OH和HCN后进入吸收塔底部与从顶部加入的贫胺液逆流接触,脱硫后的净化气从吸收塔顶部逸出。离开吸收塔富胺溶液通过换热器与贫胺换热得到加热,然后在再生塔中再生,脱除的含H2S和CO2的再生酸气作为克劳斯装置进料,贫胺经冷却泵送至吸收塔。
硫是影响石油焦质量的杂质之一,石油焦的含硫量取决于渣油的含硫量,渣油中的硫分有30%-40%残留在石油焦中,如果含硫量较高的渣油事先加氢脱硫,减少渣油中的含硫量,由此得到的石油焦含硫量相应降低。石油焦中的硫可分为硫的有机化合物(硫醚、硫醇、磺酸等)和硫的无机化合物(硫化铁、硫酸盐)两类。一般煅烧到1300℃左右脱硫效果不大,只有将煅烧温度提高到1450℃左右才能有较明显的脱硫效果,一部分硫化物需在石墨化的高温下才能排出
真密度
石油焦在1300℃煅烧后的真密度的大小是衡量石油焦质量的主要项目,一般来讲,煅烧后真密度越高,说明这种焦容易石墨化,而且石墨化后电阻率较低、热膨胀系数较小,石油焦的体积密度表示焦炭结构的致密程度,并且与机械强度成正比。真实密度除与焦炭的体积密度有关外,还和焦炭的颗粒度有关。
热膨胀系数
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主要取决于渣油的性质,也即渣油中芳烃的含量和沥青质的含量,芳烃含量高及沥青质、胶质含量低的渣油,生产出的石油焦其热膨胀系数较低,针状焦就是这样的石油焦,同样是针状焦,热膨胀系数也有差别,生产大规格的功率石墨电极和接头坯料应该采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针状焦。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与测试温度有关,中国测试热膨胀系数的标准温度为100-600℃,测试温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不能直接比较。
国内外生产石油焦的焦化工艺早期为釜式焦化或平炉焦化,目前大量使用的是延迟焦化。此外,少数炼油厂采用流化焦化、接触焦化等焦化工艺。石油焦的性质不仅与原料有关,也和焦化工艺延迟集化有密切关系。